卫星地图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亚洲地图
欧洲地图
非洲地图
北美洲地图
南美洲地图
大洋洲地图
实景地图
火星地图
月球地图
主页
>
亚洲地图
>
阿塞拜疆卫星地图
> 巴库卫星地图
国家地图
俄罗斯
拉脱维亚
波兰
哈萨克斯坦
巴林
孟加拉国
越南
科威特
阿塞拜疆
印度
土耳其
韩国
尼泊尔
土库曼斯坦
伊朗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图瓦卢
所罗门群岛
瑙鲁
委内瑞拉
巴西
阿根廷
多米尼加
伯利兹
多米尼克
古巴
危地马拉
塞舌尔
津巴布韦
尼日尔
博茨瓦纳
佛得角
纳米比亚
几内亚
毛里求斯
冈比亚
莫桑比克
摩洛哥
坦桑尼亚
突尼斯
波黑
葡萄牙
列支敦士登
匈牙利
克罗地亚
荷兰
意大利
芬兰
比利时
摩尔多瓦
城市地图
圣保罗
利马
巴拿马城
洛杉矶
蒙特利尔
珀斯
约翰内斯堡
哈博罗内
布拉柴维尔
内罗毕
班吉
拉各斯
拉巴特
雅典
苏黎世
巴塞罗那
巴黎
伦敦
布加勒斯特
卢布尔雅那
巴库介绍
巴库(Baku)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里海一个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伦半岛南部。其面积2192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2008年)。巴库由10个行政区和46个城镇组成,1月平均气温为4℃,7月平均气温为27.3℃。阿塞拜疆盛产石油和棉花,阿塞拜疆人骄傲地称之为“黑金和白金”,共和国的国徽上刻着石油井架与棉铃图案,是这个国家两大经济支柱的象征。
巴库作为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的巴库,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且也是重要的石油基地和经济中心。早在公元10世纪,这里就已开始挖井汲油;以巴库为中心的阿普歇伦半岛及其附近海底成为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之一。世界工业化开采石油始于1877年,而阿塞拜疆早在1873年就已打出第一口油井。20世纪初,巴库油田产量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油田。1901年石油产量几乎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成为南高加索工业中心和俄国石油基地。从20世纪以来,巴库便一直以“石油城”而闻名于世。城市西部的比比埃巴特区为老采油区。东部的基什雷区和邵武勉区为重要工业区。
巴库很多工业门类与石油密切相关便是很自然的事,比如石油化工、石油机械等工业就相当发达。但巴库经济转型比较早,是原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石油城市成功发展的一个案例。在苏联时期,巴库除了油气开采之外,其它行业如机械制造、冶金、采矿、机床、电机、造船、汽车修理、水泥及建筑材料、消防器材等也逐步发展壮大;轻工业也从无到有,成为外高加索地区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地毯、食品工业相当发达,所产粒状黑鱼子和鱼子酱闻名于世界。石油开发也推动了军工企业、交通运输业、城市交通、住宅建设、商业、服务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巴库还是外高加索重要的铁路枢纽和航运中心,高加索多条铁路干线汇集于此。作为港口,巴库可停泊中等吨位船舶,年吞吐量达1800万吨。
巴库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十分重视文教科技事业的发展。阿塞拜疆教育体制分为学前教育、中小学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居民中识字人数已达居民的99.9%。巴库市内有阿塞拜疆科学院等100多所科研机构,10多所高等学校,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国立拉苏扎德大学,还有阿塞拜疆石油学院、阿塞拜疆医学院和高等音乐学院。巴库阿洪多夫国立图书馆,建于1923年,馆藏图书300多万册,是阿塞拜疆最大图书馆。此外,还有建于11世纪的瑟纳克—卡尔清真寺塔,建于12世纪的“处女塔”和克孜卡拉瑟塔楼,建于15世纪的希尔凡王宫等。著名的“处女塔”位于巴库老城中心,濒临里海,是12世纪汗王宫的一部分。塔的圆形部分朝北,寒风绕行而过;塔的突出翼朝南,夏季将凉爽南风导向城内,故而老城始终冬暖夏凉。众多的名胜古迹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巴库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城内有众多名胜古迹,如11世纪建造的瑟纳克一卡尔清真寺塔,12世纪的克孜一卡拉瑟塔楼,13世纪的巴伊洛夫石堡,15世纪的希尔凡王宫及17世纪的汗王宫殿至今保存完好。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库墙城及城内的希尔梵国王宫殿和少女塔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巴库少女塔坐落在巴库老城中心,比邻里海海滨,是12世纪所建的汗王宫殿建筑群的一部分。全塔高27米,为8层圆柱状,每层可容纳50余人,内有一口水井,井水四季清凉甘美。塔土每层窗日都有防御设施,可倾泻滚烫的熔铅,或投下燃烧的石油火把,抵杭外敌的进攻。少女塔经受了1304年大地震,当时许多居民住宅都被夷为平地,它却安然无恙。
直到20世纪初,巴库还是一座落后的城市,城里没有树木,满街烟尘滚滚。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里海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巴库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逐渐建设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城市。1940年,巴库的石油生产达到高峰,其产量占当时苏联总产量的71.5%。此后,巴库原油产量开始下滑,但直到1950年它仍然是苏联的第一大油田,石油产量占苏联总产量的39.2%。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储量日益衰减,原油产量在累计开采12亿吨之后走向衰退,生产形势急转直下。1955年原油产量占全苏联的比重降为15%。1970年跌至5%左右,到80年代,其所占比重不到2%,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发展速度大为减慢,地位不断下降。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20 Bobao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