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地图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亚洲地图
欧洲地图
非洲地图
北美洲地图
南美洲地图
大洋洲地图
实景地图
火星地图
月球地图
主页
>
非洲地图
> 尼日尔卫星地图
国家地图
马绍尔群岛
新西兰
斐济群岛
帕劳
乌拉圭
法属圭亚那
圭亚那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圣卢西亚
海地
萨尔瓦多
哥斯达黎加
巴拿马
埃塞俄比亚
马达加斯加
尼日利亚
利比亚
科特迪瓦
南非
利比里亚
加蓬
塞拉利昂
刚果
西撒哈拉
苏丹
塞内加尔
中非
阿尔巴尼亚
马其顿
塞尔维亚和黑山
法国
梵蒂冈
丹麦
卢森堡
保加利亚
俄罗斯
拉脱维亚
波兰
哈萨克斯坦
巴林
孟加拉国
越南
科威特
阿塞拜疆
印度
土耳其
韩国
尼泊尔
土库曼斯坦
伊朗
城市地图
伊斯坦布尔
阿布扎比
巴格达
达卡
马尼拉
日惹
仰光
河内
大阪
圣地亚哥
里约热内卢
加拉加斯
墨西哥城
华盛顿
多伦多
墨尔本
比勒陀利亚
罗安达
金沙萨
摩加迪沙
尼日尔介绍
尼日尔位于非洲中西部,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北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接壤,南同尼日利亚和贝宁交界,西与马里和布基纳法索毗连,东同乍得相邻。全国大部地区属撒哈拉沙漠,地势北高南低。全国有5个主要部族,人口1140万(2002年)。
尼日尔全国大部地区属撒哈拉沙漠,地势北高南低。东南部乍得湖盆地、西南部尼日尔河盆地地势均较低平,为农业区;中部多高原,海拔500-1000米,为游牧区;东北部为沙漠区,占全国面积60%。格雷本山海拔1997米,为全国最高点。尼日尔河在尼境内长约550公里。是世界上最热国家之一。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农牧林业等第一产业是尼日尔最主要的经济部门,2007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8%。全国80%以上的居民从事农业,有可耕地1723.89万公顷,已耕地588.29万公顷,有灌溉潜力土地27万公顷,水浇地7万公顷。粮食生产不稳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米、高粱、薯类和豆类等。2008年粮食产量496万吨,较上年增长31%。2000~2005年畜牧业产值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25%。全国从事畜牧业的人口超过100万。畜产品是第二大出口产品,出口值仅次于铀。2005年全国牲畜存栏数为:牛376万头,羊1732万头,骆驼120万峰。森林资源贫乏,林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由于人口增长、大面积开垦耕地和居民日常生活以柴薪为主要燃料等原因,森林面积以年均递减2.4%的速度日益萎缩,从70年代初的1600万公顷降至90年代末的800万公顷。2007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8%。主要有电力、纺织、采矿、农牧产品加工、食品、建筑和运输业等。根据1998~1999年经济改革计划,尼开始对电信、能源、水、燃料等领域的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主要大型铀矿开采合营公司有阿伊尔矿业公司(SOMAIR)和阿库塔矿业公司(COMINAK),尼政府分别占33%和31%的股份。2008年铀产量2995吨。
尼日尔以农牧业为主,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08年在全球人文发展指数排名中列第174位。1986年开始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计划。20世纪90年代,由于政局持续动荡,经济陷于半停顿状态。1994年非洲法郎贬值使尼经济进一步遭受沉重打击。1996年巴雷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国有企业、整顿公共财政等措施,经济状况略有改善。1999年4月尼发生政变后,西方国家中止财援,导致尼财政拮据,发展资金匮乏。坦贾总统执政后,尼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开源节流,整顿国家财政。随着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陆续恢复对尼援助,尼经济状况开始好转,财政危机有所缓解。2008年,尼政府继续执行重点扶持农村、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减贫战略” 和“总统特别计划”,努力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合作多元化政策,积极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坎达基大坝、尼日尔河二桥和津德尔炼油厂等项目相继奠基或开工。作为“重债穷国减债计划”和“减贫与增长贷款”达标国,尼获得欧盟、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多援款和减债,加上粮食丰收、矿产开发和通讯运营许可收入增加,尼经济继续好转。但由于基础薄弱,债务负担沉重,发展受自然环境、北部安全问题和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尼经济总体仍十分困难。
尼日尔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强调睦邻友好,非洲团结和地区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非洲事务,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坦贾执政以来,倡导政治对话与民族和解;加强民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各种权力机构;加强对军队的职业化改造;努力发展国民经济,改善民生。2004年12月,坦贾在总统大选中再次获胜蝉联。坦贾连任后,继续致力于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采取强力措施打击腐败,建立与反对党定期会晤机制,协调与反对派关系。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粮食供应,降低燃料价格,努力缓解由于税制改革引发的罢工罢市等社会危机。2007年5月,哈马政府因教育经费弊案遭弹劾下台。6月,赛义尼·奥马鲁出任总理。2009年8月,尼举行全民公投通过第六共和国宪法,坦贾总统任命原班人马为新一届内阁成员。
尼日尔新闻机构由通讯部统管,最高新闻委员会负责制定新闻方面的有关法规和监督新闻自由的落实。全国共有23家报社,其中国有报社2家,其余为私营报社。官方报纸《萨赫勒报》(Le Sahel)为全国唯一的日报,创刊于1974年,每周一至周四出日报,周五出周末版《萨赫勒星期日刊》(Sahel Dimanche),发行量为5000份。私营报纸主要有《民主者》、《共和主义者》、《人民论坛》、《抉择》等,各发行3000份。尼日尔通讯社: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87年。在全国设有5个记者站,无驻外记者,主要接收法新社和泛非通讯社的电讯。1997年4月与新华社签署了新闻交流合作协定,国际新闻主要采用新华社电讯稿。萨赫勒之声:国家广播电台,创建于1958年,由法国海外广播公司统一管理。每天播音14小时,除用法语外,还用豪萨、哲尔玛、卡努里、阿拉伯、图布等8种民族语言广播,节目覆盖率为95%。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尼亚美建有广播站,每天24小时广播。萨赫勒电视台:国家电视台,建于1975年。自1988年11月起每天播出,用法语和6种民族语言播放,可覆盖国土面积的70%和全国人口的80%。2001年12月开通TAL-TV数字频道。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20 Bobao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