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地图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亚洲地图
欧洲地图
非洲地图
北美洲地图
南美洲地图
大洋洲地图
实景地图
火星地图
月球地图
主页
>
亚洲地图
> 阿塞拜疆卫星地图
国家地图
图瓦卢
所罗门群岛
瑙鲁
委内瑞拉
巴西
阿根廷
多米尼加
伯利兹
多米尼克
古巴
危地马拉
塞舌尔
津巴布韦
尼日尔
博茨瓦纳
佛得角
纳米比亚
几内亚
毛里求斯
冈比亚
莫桑比克
摩洛哥
坦桑尼亚
突尼斯
波黑
葡萄牙
列支敦士登
匈牙利
克罗地亚
荷兰
意大利
芬兰
比利时
摩尔多瓦
希腊
阿联酋
东帝汶
马来西亚
不丹
马尔代夫
沙特阿拉伯
约旦
亚美尼亚
文莱
以色列
朝鲜
菲律宾
瓦努阿图
巴布亚新几内亚
萨摩亚
城市地图
赫尔辛基
比什凯克
埃里温
耶路撒冷
利雅得
伊斯兰堡
新德里
万隆
吉隆坡
金边
京都
平壤
布宜诺斯艾利斯
基多
哈瓦那
曼哈顿
温哥华
奥克兰
堪培拉
哈拉雷
阿塞拜疆介绍
阿塞拜疆共和国,位于亚洲西部外高加索的东南部,东临里海,南邻伊朗,北靠俄罗斯,西接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面积8.6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800千米。其西南部的纳希切万隔亚美尼亚与本土不相毗连。人口 900万(2010年1月)。共有43个民族,其中阿塞拜疆族占90.6% ,列兹根族占2.2% ,俄罗斯族占1.8% ,亚美尼亚族占1.5% ,塔雷什族占1.0% 。官方语言为阿塞拜疆语,属突厥语系。居民多通晓俄语。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阿塞拜疆有各类报刊400多种。主要报刊有:总统办公厅机关报《巴库工人报》,1906年创刊,用俄文出版,发行量约5000份;总统办公厅机关报《人民报》,1919年创刊,用阿文出版,发行量约9000份;国民议会机关报《阿塞拜疆报》,1918年创刊,用阿文出版,发行量约7500份;穆萨瓦特党报纸《穆萨瓦特报》,发行量约7500份。 主要通讯社有:阿塞拜疆通讯社(官方通讯社,1920年成立)及图兰、世界知识、趋势等独立通讯社。主要广播电台有:阿塞拜疆中央电台(1926年建台),用阿、俄、英、法、德、阿拉伯、波斯等13种语言播音。主要电视台有:阿塞拜疆国家电视台(1956年建台)、阿塞拜疆公共电视台(2005年建台)及ANS(1992年建台)、SPACE(1997年建台)、ATV(1999年建台)、LIDER(2000年建台)等私营电视台,绝大部分节目用阿塞拜疆语播出。对外关系 继续奉行独立自主、多元平衡的外交政策。继续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努力谋求油气外运渠道多样化。支持欧盟“纳布科”天然气管线和“奥德萨-布罗德-普沃茨克-格但斯克”输油管道项目,积极参与欧洲能源安全和黑海、里海地区合作。继续保持同美俄的平衡关系。
石油工业为阿塞拜疆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近年来,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重点发展石油工业的同时,强调发展多种经济,积极引进外资,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宏观经济形势趋向好转。2002年经济增长势头明显。但资金短缺、基础设施陈旧、腐败盛行等问题仍制约着阿经济健康发展。2009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阿经济仍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石油产业仍为阿经济支柱产业,同时非石油产业所占份额迅速上升。4月中旬,阿总统阿利耶夫签署命令,批准2009-2013年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计划,对未来一阶段发展目标做出了详细规划。继续推行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的政策,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
公元3—10世纪被伊朗、阿拉伯哈里发国统治。9—16世纪建有希尔凡等封建国家。阿塞拜疆部族形成于公元11~13世纪。13~16世纪屡遭外族入侵和瓜分。16~18世纪受伊朗萨法维王朝统治。18世纪中期分裂为十几个封建小国。19世纪30年代,北阿塞拜疆(现阿塞拜疆共和国)并入沙俄。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巴库公社。1918年5月28日,阿资产阶级宣告成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1920年4月28日被“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取代。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30日该联邦共和国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改为直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2月6日改国名为“阿塞拜疆共和国”,10月18日正式独立。
阿塞拜疆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三个平行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浅蓝、红、绿三色。红色部分中间有一弯新月和一颗八角星,月和星均为白色。阿塞拜疆于1936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之后采用的国旗有五角星、镰刀和铁锤图案的红旗,旗面下部有蓝色宽边。在1990年8月宣布独立,1991年2月5日恢复1936年前采用的国旗,即上述的三色旗。
2000年是阿塞拜疆议会选举年。围绕议会选举的政治斗争明显加剧。以阿利耶夫总统为首的执政党--新阿塞拜疆党社会根基深厚,竞选策略得当,加之政绩突出,在11月5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中以明显优势获胜,再次成为在议会中议席超半数的政党。阿利耶夫总统还通过改组内阁、实行大赦、与反对党对话等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其执政地位。反对派先后举行了几次规模较大的抗议示威活动,但因各派主张各异,影响力呈下降趋势。2001年阿塞拜疆政局基本稳定。阿利耶夫总统不断采取措施,整顿秩序,推动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强了总统权力,社会支持率继续高居榜首。反对派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下降。10月18日阿隆重庆祝国家独立十周年和11月21日执政的新阿塞拜疆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阿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新阿党二大上,阿利耶夫总统再次当选为该党主席,其子小阿利耶夫被推举为该党第一副主席。2002年,阿塞拜疆政局稳定。政府继续致力于经济和行政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吸引外资,改善人民生活。阿利耶夫总统地位稳固,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化其领导的“新阿塞拜疆党”的执政地位,分化削弱反对派,积极备战2003年10月总统选举。反对派内部矛盾重重,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下降。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20 Bobao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