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地图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亚洲地图
欧洲地图
非洲地图
北美洲地图
南美洲地图
大洋洲地图
实景地图
火星地图
月球地图
主页
>
欧洲地图
> 阿尔巴尼亚卫星地图
国家地图
波黑
葡萄牙
列支敦士登
匈牙利
克罗地亚
荷兰
意大利
芬兰
比利时
摩尔多瓦
希腊
阿联酋
东帝汶
马来西亚
不丹
马尔代夫
沙特阿拉伯
约旦
亚美尼亚
文莱
以色列
朝鲜
菲律宾
瓦努阿图
巴布亚新几内亚
萨摩亚
玻利维亚
巴拉圭
哥伦比亚
秘鲁
圣基茨和尼维斯
牙买加
格林纳达
墨西哥
尼加拉瓜
美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赤道几内亚
卢旺达
几内亚比绍
乌干达
布基纳法索
肯尼亚
毛里塔尼亚
吉布提
阿尔及利亚
索马里
斯威士兰
喀麦隆
爱沙尼亚
城市地图
布宜诺斯艾利斯
基多
哈瓦那
曼哈顿
温哥华
奥克兰
堪培拉
哈拉雷
利伯维尔
坎帕拉
喀土穆
雅温得
阿尔及尔
开罗
维也纳
里斯本
里昂
都柏林
基希讷乌
萨格勒布
阿尔巴尼亚介绍
阿尔巴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岸,北接塞尔维亚和黑山,东北与马其顿相连,东南邻希腊,西濒亚得里亚海和伊奥尼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海岸线长472公里。山地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3/4,西部沿海为平原。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东部为迪纳拉山脉南延部分,一般海拔1000-2000米,最高峰耶泽尔察山,海拔2694米。山间多河谷盆地。山脉西侧是海拔200-1000米的丘陵。
阿尔巴尼亚奉行务实的外交政策,将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外交的优先目标,优先发展同西方国家,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重视发展和改善同邻国的关系,并积极倡导和参与区域合作,与马其顿、克罗地亚结成《亚得里亚宪章》集体入约伙伴。迄今,阿已同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俄罗斯的关系】 2005年5月,阿总统莫伊休参加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并在克里姆林宫接受俄总统普京授予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同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 欧盟:2月,阿总理纳诺访问欧盟总部。阿外长伊斯拉米与欧盟三驾马车在布鲁塞尔举行部长级会晤。3月,阿国防部长马伊科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外交政策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签署《关于阿派兵参加欧盟在波黑的维和行动的协议》。法国:1月,阿总理纳诺访法。意大利:1月,意众议院议长卡西尼访阿。同月,意总参谋长帕奥拉上将访阿。10月,阿总理贝里沙访问意大利。12月,意大利副总理兼外长菲尼访阿。波兰:2月,阿外长伊斯拉米访波。3月,波兰参议院议长帕斯图夏克访阿。奥地利:10月,阿总统莫伊休访问奥地利。匈牙利:3月,匈牙利总统马德尔访阿。5月,阿总理纳诺访匈。【同北约的关系】 11月,阿总理贝里沙和国防部长梅迪乌分别访问北约总部。【同邻近国家的关系】 马其顿:1月,马总理布茨科夫斯基访阿。4月,阿总统莫伊休访马。10月,阿总理贝里沙访马。11月,马总统茨尔文科夫斯基访阿。塞尔维亚、黑山:2月,塞黑对外经济关系部长伊万诺维奇访阿。5月,阿经济部长安杰利在贝尔格莱德与塞黑经济部长伊万诺维奇签署双边经济合作协议。克罗地亚:2月,阿总统莫伊休访克,出席克总统梅西奇就任典礼。希腊:3月,阿总理纳诺访问希腊。梵蒂冈:4月,阿总统莫伊休、总理纳诺、前总统迈达尼、贝里沙出席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葬礼。【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 土耳其:2月,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访阿。埃及:2月,阿外长伊斯拉米访埃,双方签署《两国避免双重征税协议》。伊拉克:10月,阿第6批120名士官赴伊拉克参与当地维和。 12月,阿总理贝里沙率国防部长梅迪乌、总参谋长恰齐米对伊拉克进行短暂访问,看望阿驻伊维和部队官兵。 以色列:3月,阿总统莫伊休访问以色列。阿富汗:8月,阿一支由22人组成的部队赴阿富汗参加为期3个月的维和任务。
阿尔巴尼亚工业以食品、轻纺、机械、冶金、动力、建筑材料、化学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烟草、甜菜等。山区牛羊畜牧业较发达。交通以公路为主。都拉斯、发罗拉为重要海港。输出以沥青、铬矿石、镍铁矿石、铜精矿、烟草、水果为主;输入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农业机械等。 以欧洲的标准来说,阿尔巴尼亚经济上比较贫穷落后,正在艰难的过渡到更加现代化的开放市场经济。政府采取措施遏制暴力犯罪,并且刺激经贸活动。每年有来自国外的4-6亿美元汇款的经济支持,主要是近邻希腊和意大利;这帮助弥补了规模可观的贸易逆差。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二分之一,这主要由于频繁的干旱和现代化设施的缺乏,财产权的澄清以及小块土地的巩固。严重的能量短缺和陈旧且不充分的基础设施使它很难吸引和支撑国外投资。新的火力发电厂在Vlore近郊正在建设,而且交通运输设施的改善也减轻了能源的缺乏。同样,政府也在慢慢地改善短缺的国道和路轨网络,对经济增长也是一个长期的障碍。值得肯定的是:在2003年和2004年经济强劲增长,国家拥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没有通货膨胀的问题。
阿尔巴尼亚全国各种报刊约160余种,主要有《当代报》,发行量约2万份;《人民之声报》,社会党党报,发行量约1万份;《民主复兴报》,民主党党报,发行量约1万份;其它报刊还有《世纪报》、《信使报》、《共和报》、《阿尔巴尼亚报》、《经济报》、《克兰杂志》等。阿尔巴尼亚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阿通社和广播电视总局独立于各政党,广播电视总局直属议会。地拉那广播电台为国家广播电台,除对内广播外,还有对阿侨广播和用英、法、德、意、希、土、塞等7种语言对外广播。阿尔巴尼亚电视台为国家电视台,现在每天播放节目时间为10多个小时。1993年11月开始每天播放2小时卫星电视节目,覆盖整个欧洲和地中海地区。1996年以来,阿私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发展较快,目前已有30多家。
大多数阿尔巴尼亚人出门时都乘坐私营小巴(furgon)或较大的公共汽车。公共汽车和小巴通常天一亮就开始营业,到下午2点收工。它们经常往返于地拉那和都拉斯之间(相距38公里),末班车于下午5点发车,但开往北部和南部其他城市的车次较少。从阿尔巴尼亚的任何城市,你都能乘车到达地拉那,但其他城市之间则未必开通了直达车。这里的车费很便宜,但很少给车票。多人乘坐的小巴总要等到满员或几乎满员时才开车。小巴的车票要高于公共汽车,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便宜。下车时请向司机或乘务员支付车费。
阿尔巴尼亚人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古老居民伊利亚人的后裔。公元9世纪以后,分别受到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塞尔维亚王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1190年建立独立的封建制公国,1415年遭土耳其入侵,被土耳其统治近500年。到18世纪,在阿尔巴尼亚人聚居区周围逐渐形成了两个民族群体,并形成不同的书面语言,居住在什昆河南部的托斯卡人主要从事农业,由于地理和交通条件较好,所以经济文化较为发达。19世纪下半叶,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解放运动日渐高涨。1912年11月28日宣告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奥匈、意、法等国军队占领,1920年阿再次宣告独立。1924年成立资产阶级政府,1925年成立共和国,1928年改行君主制,索古为国王直至1939年4月意大利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1943年德国法西斯侵入)。1944年11月29日,阿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夺取政权,并解放全国。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76年修改宪法,改称为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4月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20 Bobao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