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地图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亚洲地图
欧洲地图
非洲地图
北美洲地图
南美洲地图
大洋洲地图
实景地图
火星地图
月球地图
主页
>
非洲地图
> 苏丹卫星地图
国家地图
安道尔
挪威
巴基斯坦
老挝
卡塔尔
乌兹别克斯坦
柬埔寨
斯里兰卡
蒙古
阿富汗
塔吉克斯坦
阿曼
塞浦路斯
缅甸
马绍尔群岛
新西兰
斐济群岛
帕劳
乌拉圭
法属圭亚那
圭亚那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圣卢西亚
海地
萨尔瓦多
哥斯达黎加
巴拿马
埃塞俄比亚
马达加斯加
尼日利亚
利比亚
科特迪瓦
南非
利比里亚
加蓬
塞拉利昂
刚果
西撒哈拉
苏丹
塞内加尔
中非
阿尔巴尼亚
马其顿
塞尔维亚和黑山
法国
梵蒂冈
丹麦
卢森堡
保加利亚
俄罗斯
城市地图
布宜诺斯艾利斯
基多
哈瓦那
曼哈顿
温哥华
奥克兰
堪培拉
哈拉雷
利伯维尔
坎帕拉
喀土穆
雅温得
阿尔及尔
开罗
维也纳
里斯本
里昂
都柏林
基希讷乌
萨格勒布
苏丹介绍
苏丹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邻埃及,西接利比亚、乍得、中非共和国,南毗刚果(金)、乌干达、肯尼亚,东壤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东北濒临红海,海岸线长约720公里。人口40218455人.全国有19个种族,597个部落。黑人占52%,阿拉伯人占39%,贝贾人占6%,其它人种占3%。南方地区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使用者占总人口的60%。通用英语。70%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主要居住在北方,南方居民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仅有5%的人信奉基督教,多居住在南方和首都喀土穆。
苏丹自然资源有铁、银、铬、铜、锰、金、铝、铅、铀、锌、钨、石棉、石膏、云母、滑石、钻石、石油、天然气和木材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矿物资源储量:铁约3亿吨,铜900万吨,铬70万吨,银约9000吨,石油约5亿吨。森林面积约6400万公顷,占全国面积23.3%;在林业资源中,阿拉伯树胶占重要地位。水力资源丰富。有200万公顷淡水水域。工业基础薄弱,2003年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7%。主要工业有纺织、制糖、制革、食品加工、制麻、烟草和水泥等。近年来苏政府积极调整工业结构,重点发展石油、纺织、制糖等工业。1999年,苏石油开发取得较大进展,苏成为石油出口国,2003年生产原油约1400万吨,2004年达到1619万吨。农业是苏经济的主要支柱。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所占份额为39.2%,农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15%左右。可耕地为0.8亿公顷,但可耕地利用率仅为21%。农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玉米和小麦。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占农产品出口额的66%,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和阿拉伯胶,大多数供出口。长绒棉产量仅次于埃及,居世界第二;花生产量居阿拉伯国家之首,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印度和阿根廷;芝麻产量在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中占第一位,出口量占世界的一半左右;阿拉伯胶种植面积504万公顷,年均产量约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0-80%左右。
苏丹主要报刊有《今日新闻报》、《消息报》和《舆论报》,均为阿文日报。《新地平线》为英文报,《今日苏丹》为英文月刊。苏丹通讯社是官方通讯社,1971年5月成立,在内罗毕、摩加迪沙、恩贾梅纳、开罗、吉布提设有分社。现已同法、德、伊朗、伊拉克、利比亚、摩洛哥、叙利亚等国的通讯社以及中东通讯社、塔斯社、新华社等建立了交流和业务联系。每日出版阿、英文新闻电讯稿各400多份。在印度、美国和联合国派有记者。苏丹国家广播电台,设在喀士穆以北的恩图曼镇,建于1940年,用阿、英、法、索马里等语言对国内外播音。在国内共有9个发射台,每日除用阿语播放19个小时的节目外,还用英、法等语言广播3个半小时。朱巴等城市建有地方广播电台。朱巴电台主要用英语向南方播音。苏丹国家电视台,设在恩图曼,建于1963年12月,每天用阿、英文播送节目约8小时,同各阿拉伯国家和一些外国电视台有业务交流关系,收视观众约1000万。瓦德迈达尼和朱巴等地建有地方电视台。
苏丹经济结构单一,以农牧业为主,工业落后,基础薄弱,对自然及外援依赖性强。农业人口占80%。农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0-95%。长绒棉产量仅次于埃及居非洲第二位,阿拉伯树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还产玉米、高粱、花生、芝麻、椰枣等。畜牧业也重要,多羊、牛和骆驼。工业有食糖、油料加工、化工、炼油、纺织、缝纫和制鞋。小规模开采盐、金、铁、铜、白云母等矿藏。出口棉花、阿拉伯树胶、花生、芝麻、活牲畜等农牧产品,进口原油、油品、原料、食品、纺织品、机械和设备、化工产品等。苏丹港是主要海港,喀土穆-苏丹港铁路是对外联系的要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苏列为无力偿债和不宜提供贷款的国家,于1993年8月停止其会员国的投票权。为加快经济复苏的步伐,巴希尔政府于1993和1996年分别发布新经济法规,实施一系列经改措施,一方面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市场经济,鼓励外国投资,发展农业,促进出口,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私有化进程。1997年,苏政府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实行财经紧缩政策,严格控制公共开支,限制依赖银行借贷开支比例,减少货币发行量,重点扶持优先发展的战略项目,利用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复苏,通胀率和赤字均明显下降,经济状况趋向好转。1998年和1999年,苏政府均按期偿还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受到该组织好评,并于2000年恢复其会员国的投票权。近几年,苏建立起石油工业。随着大量石油出口,苏经济状况有所改善,目前苏在非洲国家中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苏丹全国气候差异很大,自北向南由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雨林气候过渡,最热季节气温可达50℃,全国年平均气温21℃,长年干旱,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毫米。苏丹地处生态过渡带,极易遭受旱灾、水灾和沙漠化。尼罗河谷纵贯中部;青、白尼罗河汇合处一带土质最肥沃;巨大的尼罗河上游盆地占国土南部,地势低平,水网密集,沼泽广布。尼罗河谷以东多丘陵、山地,以西为海拔700-1,000米的广阔高原。最高点为南部边境的基涅提山,海拔3,187米。全境终年炎热。年降水量自北向南由2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20 Bobao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